原因
居民對房價上漲預期大幅上升
在一些業(yè)內人士看來,成交數據出現反彈是由于樓市調控政策逐漸被市場消化,部分剛性需求開始釋放。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由于“負利率”而引發(fā)的恐慌心理是導致需求入市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說這些所謂的“剛性需求”或許并非真正的剛性。
居民的這種恐慌心理在中國人民銀行19日發(fā)布的調查報告中也得到了體現。調查顯示,盡管仍有72.2%的居民認為當前房價水平“過高,難以接受”,但對未來房價,三季度有36.6%的居民持上漲預期,比上季大幅上升7.2個百分點。而由于存款就等于虧錢的現實,居民儲蓄的意愿也略有下降,投資意愿有所上升。38.8%的居民傾向于“更多投資”,較上季提高2.5個百分點。
當普通百姓對于負利率越來越擔憂的時候,國際熱錢也在通過各種方式進入樓市。據報道,全球最大的私募投資集團百仕通已經同意向香港鷹君提供大量資金,以開發(fā)后者2009年在大連所取得的土地,建造豪華酒店和高檔公寓。而全球房地產巨頭漢斯、和記黃埔、凱德置地、西蒙地產、普洛斯集團、鐵獅門等最近也開始潛伏進入一二線熱點城市。而當這些熱錢通過樓市進行套利的時候,最終受到影響的還是普通百姓的收益。
近日,新華社發(fā)文警告:“負利率”嚴重往往易誘發(fā)房價猛漲。顯然,本輪樓市調控能否真正收到實效,如何應對當前“負利率”所帶來恐慌十分重要。
預測
政府已有政策儲備進行下一輪調控
9月9日,央行行長周小川稱,如果降至零利率,商業(yè)銀行的儲蓄成本為零,導致銀行沒有發(fā)放貸款的壓力。可適當管理利差,提高銀行積極性。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在上周的一個論壇上也建議,基于CPI上漲的壓力,可乘機推出存款利率浮動機制。此些言論很快就被解讀為加息的暗示。
加息雖然可能抑制資金為抵制通脹而涌進樓市加大泡沫風險,但同樣可能加大人民幣的升值壓力,吸引更多的熱錢涌入中國。此外,資金甚至可能涌入農產品等市場炒作,更繼續(xù)推高CPI,加大通脹預期風險。這對監(jiān)管層來說,實在是一個調控的兩難。
不過,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指出,雖然目前的物價可能還會高位持續(xù)一段時間,但從1990年到現在的240個月里,負利率大概有80個月,占三分之一的時間。“負利率只是形成泡沫的重要因素之一。泡沫的形成還是經濟走勢、企業(yè)盈利水平、投資渠道的開放等因素的綜合結果。可以查看一下股市,我們歷史上也有很高負利率的時候,資本市場處于熊市的狀態(tài)。”
還有專家指出,當前對負利率問題不必過分擔憂。盡管負利率狀態(tài)已經持續(xù)數月,但考慮到未來通脹即將見頂后平穩(wěn)回落,負利率進一步加劇的可能性不大。而在經濟未能完全復蘇之際,貸款利率上調的可能性也不大。
拋開監(jiān)管層調控樓市的決心不說,巴曙松認為,現在市場都估計在地產調控階段會出現一個“雙底”趨勢,即調控—成交萎縮—觀望—部分需求進場—局部放量,從而引發(fā)第二輪調控,且通常第二次調控會比第一次價格出現明顯下調。現在從數據來看,今年四季度到明年八九月份新開工房地產會形成大規(guī)模供應,如果在這個期間,需求下滑、觀望氣氛濃厚,價格的下調不可避免。“不能過分夸大剛性需求帶來的投資機會,如果是自住需求,可選擇自己財力擔負得起的房子,包括未來的廉租房。”
業(yè)內人士指出,對于可能的新一輪樓市調控,政府也有著充分的政策儲備。除了加息外,物業(yè)稅、房產稅、閑置稅等征稅手段都可以對投資形成打擊;國家甚至可以采取臨時性措施,在一定時期內限制購房套數,或禁止異地購房等;此外,當前正在加大力度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從長期來看,只要能夠堅持就一定可以平抑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