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樓市并不如人們想象中那么糟糕。雖然房子賣得少了,但樓價僅僅在微調;雖然土地財政大減,投資額卻在劇增。
“2011年不是太壞,2012年不會太好。”這是華遠地產[簡介 最新動態]董事長任志強對于樓市近期的總結。
2011年的樓市表現,確實并不像人們印象中的那么糟糕。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前11個月,全國商品房累計銷售面積89594萬平方米,相當于十個北京城大小,較去年同期增加8.5%,全國商品房銷售額為49047億元,同比增長16%。
不過相較于前兩年,這些數字都在不斷下滑之中。2009年和2010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率分別為44%和10%,商品房銷售額增長分別為75.5%、18.3%。
作為限購政策執行最嚴厲的城市,北京樓市受影響最大。2009年北京賣了15萬套房,2010年賣了13萬套,但2011年前11個月只賣出7.5萬套房子——這創下了北京自2006年有網簽數據以來的新低,甚至比上一輪樓市低迷的2008年也下滑不少。
在嚴厲的限購政策下,房子比過去賣得少了,但樓價下行的趨勢卻并不明顯。據11月份70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11月70大中城市房價平均環比下降0.19%,價格連續兩月環比下降。其中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49個,持平的城市有16個,僅貴陽、蘭州等5個城市環比上漲,但漲幅均未超過0.2%。
中國指數研究院的統計數據卻顯示樓價仍在上漲,2011年前11個月,全國商品房(包括寫字樓和商鋪)和住宅銷售均價分別為5474元/平方米和5096元/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分別上漲6.8%和5.8%。
地產商的態度如何?一方面,地產商買地的熱情已經降溫,2011年,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收入明顯減少。中原地產數據顯示,全國130個主要熱點城市的總土地出讓金為1.18萬億元。而在2010年前11月,全國130個主要熱點城市的土地出讓金總額達到了1.7萬億元,這意味著全國賣地收入同比減少了30%。個別城市更為極端,如今年北京賣地約1060億,同比減少達600億。
但另一方面,投資額卻在劇增。前11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額為55483億元,同比增長29.9%,住宅投資39857億元,增長32.8%,而2009年及2010年全國住宅投資分別增長14.2%和32.9%。投資額是衡量房地產未來供應量最重要的指標。
這反映出市場中投資焦點已經轉變為保障房建設,而非以往招拍掛拿地建商品房。保障房正逐漸成為中國房地產投資的支柱。中國政府今年提出了五年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萬套,到2015年前,讓2.18億個城市家庭中的近五分之一住上有政府補貼的住房。這其中2011年的1000萬套的開工目標據說業已完成,其中有700萬套是在5月底至11月底的半年里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