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調控已經令房地產行業產生了明顯變化。日前,中國房地產業協會經營管理專業委員會和蘭德咨詢(中國)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了《2011房地產開發企業經營管理藍皮書》,公布了房企的經營狀況,提出了全面評價房企經營狀況的指標體系和管理指標體系,還為房企戰略轉型和內部管理提供“業務與管理一體化解決方案”。
藍皮書指出截至2010年底,全國有房地產開發企業66290家,連續兩年呈現減少趨勢(2008、2009年分別有87881家和80407家),“洗牌”已經開始,預計到2015年,將有30%的房企被洗牌出局。藍皮書還給出了房地產上市企業的準確數量——開發主業在國內的上市房企共158家。
12月10日,由中國房地產策劃師聯誼會、環球時報社和星河灣集團共同主辦的第四屆中國房地產策劃師年會暨中國房地產服務創新發展論壇上,海爾地產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盧鏗直指此次調控可能出現多個誤傷,很多降價的城市沒有出現成交量的反彈,而事實上,中小型企業由于開發的項目更符合民生需求、剛性需求,調控下靈活應對,活得比大型企業好。
然而,不乏樂觀者。此前的12月8日,在工商聯2012年會上,原思源世紀董事陶紅兵認為,整個房地產的情況和2008年相比整體上要比2008年好得多。他依據是2008年房地產的價格在短短時間內就有大幅度的下降,但是今年即使調控得這么嚴厲,目前為止,房價并沒有出現暴跌。陶指出,2008年以后政府規定所有買地原則上不能用銀行貸款,這個過程當中除了不規范的操作,比如高利貸或者是拆借資金來買地,只要規范操作的企業,后續維持施工和項目的運行都是良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