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房地產政策持續優化,但市場反饋似乎并不如人意。在房地產行業深度調整背景下,上半年多數房企業績難言理想。
據wind數據,截至7月23日,在A股房地產分類上市公司中,共有69家涉房企業公布了2024年中期業績預告或業績快報。其中,44家公司預告上半年凈利潤虧損,占比63.76%,僅有25家公司實現盈利。
9家房企預虧超10億元
中房網根據wind數據統計發現,44家業績預虧的房企中,23家連續虧損,有21家則是首次出現中報虧損,其中不乏一些龍頭房企的身影。
與此同時,有9家房企虧損額度超過10億元(包含10億元),分別為:萬科A、華夏幸福、金地集團、*ST金科、首開股份、金融街、華僑城A、ST迪馬、中交地產。
虧損額度最高的是萬科A,預計上半年虧損70億~90億元,凈利潤同比下降171%~191%,而這也是萬科上市三十多年來首次出現中報虧損。
對于虧損的主要原因,根據萬科A在業績預告中披露,一是,房地產開發項目結算規模和毛利率顯著下降;二是,公司對部分項目計提了減值;三是,部分非主業財務投資出現虧損;四是,部分大宗資產交易和股權交易價格低于賬面值。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房企中一些國央企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到行業困境中,如首開股份、金融街、華僑城A和中交地產。目前來看,首開股份和金融街上半年虧損較大。
首開股份預計,上半年歸母凈利潤虧損19億元~24億元,凈利潤同比下降25.91%~增長0.32%。首開股份表示,凈利潤為負的主要原因是本期房屋集中交付較少,公司營業收入和結轉項目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
而金融街預計,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虧損約18.21億元~21.86億元,凈利潤同比下降150%~200%。金融街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房產開發業務隨行就市,采取包括調整銷售價格在內的多種銷售策略,促進項目銷售去化,開發銷售業務毛利率有所下滑,并隨項目結算出現虧損。
盈利企業多非房地產主業
在69家房地產類上市公司中,有25家實現盈利。其中,海印股份、財信發展、深深房A、新華聯、華麗家族、我愛我家、三湘印象、亞通股份、中國武夷、南國置業10家企業上半年預計實現扭虧,但其中大部分主業已非房地產開發。
盈利房企中,浦東金橋凈利潤額暫居盈利榜首。根據預告,浦東金橋預計上半年凈利潤約3.13億元~4.04億元,但同比下降了73.3%~79.3%。浦東金橋表示,上年同期結轉某商品房項目銷售收入37.72億元,本期無商品房項目結轉,導致銷售收入同比減少。
除浦東金橋外,綠地控股、海南機場和中國武夷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均超過1億元,海印股份、ST數源或超億元。
其中,ST數源則是僅有的一家預增的企業,得益于收回部分單項計提減值準備的應收款項,從而導致上半年預計實現凈利潤0.73億元-1.09億元。不過,ST數源目前主營業務包括電子信息類產品的研制與銷售、科技產業園區的開發與運營等,其房地產業務則以政府代建業務為主,自主開發項目已大幅減少。
房企業績修復仍需時日
克而瑞研究中心指出,整體來看,雖然2024年以來政策面明顯優化,核心一二線城市采取了松綁調控、放寬限購等措施,但上半年企業銷售仍保持低位運行態勢,市場信心和預期修復還需時間。
相關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房地產市場的困境,不僅是企業內部問題,也是社會經濟現象的一部分。居民消費信心不足、市場預期低迷、宏觀經濟壓力等多重因素,都在影響著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政策調整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壓力,但要實現全面復蘇,還需要更多時間和努力。
華泰證券也指出,盡管行業在筑底進程中,房企整體業績在年內較難看到拐點。但值得注意的是,一線城市二手房的成交量自2024年3月以來站上榮枯線,北上二手房價也在6月出現止跌信號。接下來高能級區域市場有望率先迎來正向的量價循環,專注于核心區域的稟賦型房企則能夠更大程度地受益于這些城市的先行復蘇。
附:2024上半年部分A股上市房企凈利潤盈虧預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