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可以嘗試對房屋租金進行價格干預”、“應該趕緊開征房產稅,促使大量的空置房源投入租賃市場”……8日,來自南京、北京兩地數所高校的專家學者做客江蘇教育電視臺《現在開講》欄目,就日前住建部“限制群租”新規的可行性,展開了熱烈討論。
住建部去年12月出臺的《商品房屋租賃管理辦法》中規定,從今年2月1日起,出租住房的,應當以原設計的房間為最小出租單位,人均租住建筑面積不得低于當地政府規定的最低標準。廚房、衛生間、陽臺和地下儲藏室不得出租供人員居住。這一規定無疑給時下流行的群租現象兜頭潑了盆冷水,也引來了各方熱議:一部分飽受“群租”之擾的市民拍手稱快,而那些迫于經濟壓力不得不選擇群租的“蟻族”憂心忡忡,還有中介表示這將間接推高房屋市場的租金。
作為網上“反群租聯盟”的發起人之一,中國人民大學教師許穎對這一新規十分支持。她說,一些“二房東”為了獲取最大利益,將房屋人為隔斷,多人共居一室,加上管理上的缺位,帶來了一系列治安、消防和衛生隱患,也或多或少地對相鄰住戶的利益造成了影響。她表示,政府對其進行規范管理非常正確,至于“蟻族”的去向,則可以通過加快建設廉租房給予安置。
“新規并沒有禁止群租,只是對其加以限制,比如不允許在房屋內私自打隔斷,并對人均最低租住面積進行界定等,因此符合規定的合租、分租都是可以的。”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邱鷺風強調。對于限制群租后可能帶來的房租上漲問題,她表示,不能夠“因噎廢食”,如果不對群租進行規范,部分房東只會變本加厲地追求利益最大化,更加肆無忌憚地漲房租。相關部門可以參照一些歐美國家的做法,根據各地情況,按區域制定“租房指導價”,對房租進行管控,抑制房租不理性上漲。此外,她還建議房產稅盡快“落地”,這樣可以促使大量的空置房進入租賃市場,把虛高的房租“拉下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邱建新則認為,作為百姓重要生活資料的自用住房,實際上帶有準公共產品的性質,讓百姓“居者有其屋”,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對貧困階層,應該利用土地劃撥的方式,建設起經濟適用房供其居住;對住房保障制度無法覆蓋到的中低收入群體,也就是“夾心層”,政府可以吸納一些社會資金進來,做一些公益性質的廉租房解決其需求;而對于那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人群,則繼續完善土地“招拍掛”制度,通過市場化方式建商品房向其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