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7日,為期三天的中房·緹香郡二期被動式低能耗建筑示范項目設計培訓會在房管局舉辦。棗莊、滕州兩級設計院、節能辦、監理中心及示范項目建設、設計、施工及監理等單位200余人參加了培訓會。本次培訓會由住房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處長張小玲、副研究員彭夢月、高級工程師馬伊碩主講。三位專家針對被動式低能耗建筑的發展現狀、基本概念、設計原則和方法、材料要求、外墻外保溫系統、門窗和外遮陽的安裝,女兒墻、屋面等部位的保溫、防水、熱橋處理等知識進行講解。
此次培訓會是我市首次舉辦的被動式低能耗建筑設計培訓會,通過培訓,有助于參會人員全面掌握被動建筑的施工技術,提高施工質量和水平,極大促進中房·緹香郡二期被動式低能耗建筑示范項目的建設,更好地推動我市被動式低能耗建筑發展。
據了解,被動式低能耗建筑,主要是指在制冷和采暖最大程度地避免使用傳統化石能源,而完全通過各種節能技術構造最佳的建筑圍護結構,如通風、采光、太陽能輻射得熱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保溫隔熱性能和氣密性,使建筑物對采暖和制冷需求降到最低,來滿足室內氣候環境要求和舒適度的節能建筑。
住房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處長、教授級高工張小玲
據專家介紹,被動房1991年源于德國法蘭克福,作為低能耗和極高舒適度的節能建筑,已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德國得到了迅速推廣和廣泛應用。其特點順應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需求,
自2009年登陸我國,便受到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高度重視,并將其列為十二五 期間建設領域節能低碳發展的重要內容。 2014年,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提出大力推廣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筑,進一步提高建筑節能水平。
2015年11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制定了《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筑技術導則》,明確了我國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筑的定義、不同氣候區技術指標及設計、施工、運行和評價技術要點,為全國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筑的建設提供了技術引領。
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發展被動式房屋等綠色節能建筑。這是首次在國家文件中明確發展被動式建筑。
今年9月份,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也下發了《山東省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到“十三五”期末,全省將實現新增綠色建筑2億平方米的目標,在此期間,被動式低能耗建筑將被作為重點發展對象。一系列關于被動式低能耗建筑的政策,必將為被動式低能耗建筑的大力建設打下堅實基礎。被動式房屋將成為最優選的建筑。